查看原文
其他

打破俄罗斯航天垄断,SpaceX让美国成功逆袭 | 科技袁周虑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1-06-23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最近,美国发生了很多事情,疫情蔓延、股市崩盘、人民失业、社会骚乱.....各种各样的悲剧轮番上演,在航天方面,自从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就失去了本土载人航天发射的能力,只能依靠俄罗斯飞船运送宇航员,曾两次飞上天空的美国国旗也被留在空间站9年。而如今,SpaceX这场筹备已久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不仅让美国成功逆袭,也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振奋。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伟大的事业仍在进行中,这种不服输、不畏难,正是科学精神的最佳体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也将在7月迎来发射窗口期,希望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中,我们能够收获更多好消息!


这是【科技袁人】的衍生节目【科技袁周虑】视频,欢迎观看~

视频链接:                                                                         


部分评论:                                                                         


快递员: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数字表明,从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到2005年完成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即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时,工程总花费约200亿元人民币。

nasa就这个项目就援助SpaceX 32亿美元(226.7亿人民币),波音50亿美元(354.3亿人民币)。中国航天说到底只是依附于军工的一个小角落而已。

消耗6枚硬币换昵称:

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其实都离不开国家在后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科研院所的奋斗。


精彩呈现:                                                                         


9年,美国人终于取回了他们的国旗


【感谢中国科学院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研究员周炳红老师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


北京时间5月31日, 民营航天公司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发射成功,19个小时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标志着美国航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亲临发射现场并盛赞“这是一道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而另一边,两位宇航员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带走空间站中一面特殊的美国国旗,因为这面国旗记录了美国航天一段“屈辱的历史”。

时间回到9年前,2011年7月21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成功完成代号为“STS-1(衣)35”的飞行任务,这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全人类的最后一次航天飞机飞行。自此,美国长达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宣告落幕,此次任务中,一面特殊的美国国旗被四位宇航员留在了国际空间站,上面写着:本旗曾在STS-1号(1981年航天飞机首飞)任务以及STS-135号(2011年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中飞上天空,只有从美国本土(肯尼迪航天中心)出发的宇航员才可以取回它。


因为下一代航天器遥遥无期,失去了本土载人航天能力的美国,此时只能靠俄罗斯飞船来运送宇航员,美国航天进入了“至暗时刻”。

而这面国旗作为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的见证者,此刻却像一座“耻辱柱“牢牢钉在太空中,昔日六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航天霸主如今怎么会落得如此田地?


为了更好地理解航天飞机为什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需要知道“火箭、航天飞机、飞船“的区别。简单来说,火箭是运载(四声)器,航天飞机、飞船、卫星都是载(四声)荷(四声)。如果把航天飞机、飞船、卫星看作发往宇宙的外卖,那火箭就相当于外卖小哥,我们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模式都是火箭+飞船,美国起初也是这个模式,比如首次实现登月的阿波罗11号任务就是土星5号火箭+阿波罗11号飞船的组合,之后美国希望降低航天成本,开始研制航天飞机,计划中的航天飞机有诸多优点:既能载人又能载货,可以释放近地卫星还能重复使用,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NASA当时给航天飞机的预算是540亿美元,然而实际成本却是1960亿美元,接近四倍;除了预算问题,更致命的是航天飞机的可靠性,目前为止,人类一共有18位宇航员在飞行任务中死亡,航天飞机就占了14个,这沉重打击了民众对航天飞机安全性的信心。最终NASA只得选择将其退役,也就造成俄罗斯垄断国际空间站人员运输的局面。起初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座位价格也就在2千万美元,对NASA来说的确是造不如买,但是,当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之后,俄罗斯开始趁火打劫,价格直接起飞~。NASA不仅要当冤大头,在14年美国对俄制裁时,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luó gē jīn)还有一句名言“让美国用蹦床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

当惯了世界老大的鹰酱哪受过这种气啊,为了找回场子,NASA开展了商业航天计划,自己成为甲方,只购买飞船的载人服务,飞船的归属权属于研发企业,这样降低风险的同时性价比也极高。最终中标的俩家企业就是波音和SpaceX,但NASA并非平等对待它们,累计资助波音公司50亿美元,资助SpaceX仅32亿美元,奈何波音不争气啊。


SpaceX的成功原因有很多,让我们回归最基本的科学规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需要实验的。你是否总能看到SpaceX或成功发射或失败爆炸的实验新闻?一方面是他们的老板马斯克作为商人很懂得营销,另一方面则说明,SpaceX做的实验多啊,猎鹰9火箭公开的发射就有88次。而能做这么多次实验得益于马斯克压缩成本的能力, Spacex的人员只有6000左右,管理成本低;而且SpaceX在技术上做到了极致的模块化,同一款火箭更换部件就能打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能给空间站运货还能给空间站载人,而这四种功能在我国则需要4种火箭,再加上马斯克对于重复回收的执念,的确使发射成本低得令人发指。


回到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的这次发射,时隔九年,肯尼迪航天中心(KSC)再度迎来了本土载人发射任务。搭载两位宇航员的是新一代龙飞船,它采用了返回舱+服务舱两舱式的设计。比较新颖的是,不像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宇宙飞船有张开的太阳能板,龙飞船的太阳能板则是做了集成化的处理。另外龙飞船也没有单独的逃逸塔,服务舱内集成了8台发动机用作紧急时候的逃逸,也有助于飞船的回收利用。


很多观众还注意到龙飞船内部的中控有很大部分采用了触屏设计,看起来非常酷炫。实际上从技术角度,触屏并不困难,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商业化的体现,马斯克需要酷炫的操作来获得更好的镜头效果,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团队对飞船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的自信,毕竟太过颠簸的话很不利于触屏操作。


根据采访,宇航员道格·赫利表示第一阶段的升空过程相较航天飞机平稳多了,但是进入二级火箭推进后,使用单个发动机的载人龙飞船却比使用3个发动机的航天飞机更不稳定”,这也算是官方吐槽了。

而这位宇航员道格·赫利其实还有另一重身份,他不仅仅是取回国旗的人,他也是放下这面国旗的人!我们再回顾一下STS-135号任务的宇航员合影。没错!道格·赫利9年前参加过STS-135任务,也正是他亲手将国旗留在了空间站。一留一取已是九年,不知此刻的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很多同学可能还是难以理解为什么SpaceX作为一家只有几千人的商业公司却具备如此强大的航天技术,能造出运力超过长征五号的重型猎鹰火箭?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早在51年前美国就已经掌握了载人登月的技术,SpaceX回收用到的变推力发动机等技术就继承自NASA的登月技术,SpaceX并不是从0开始。另外虽然SpaceX的研究氪金不多,研究时间不长,但是美国氪的金多啊。截至2020年5月5日,中国只进行了357次航天发射,而美国已经进行了1700次以上的火箭发射,客观上承认我们存在差距并不是丢人的事。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国新一代的载人飞船也采用两舱构型的设计,可以通过更换服务舱来适应不同的发射任务,长征八号,长征六号X也都将使用可回收火箭技术…

谈到这里,周炳红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中国人的智商绝对不比外国人差,我国的航天人掌握的前沿知识也并不比SpaceX落后。我们国家培养的人才,每一代都进步很大。袁老师喜欢用自然指数等指标衡量国家的科技水平,周炳红老师则喜欢用“已有硕士人数”来比较。截至19年,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人数约为900w,占总人口的千分之6,而根据维基百科,美国成年人中有13%拥有硕士学位,已有硕士人数超过3000W。周炳红老师说:再等上8~10年,等我国研究生存量越来越高,人才储备足够、经济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我们也会有组建SpaceX这样公司的能力。


        虽然现在地表的美国麻烦不断,但无论如何美国的航天已经迈入了新的时代。目前太空竞赛的玩家依然是中美俄,无法坐地起价的俄罗斯是否会逐渐淡出太空竞争?商业航天到来是否能让美国再次伟大?


        怀着疑问,我想去看看外国网友是如何评价这次发射的,我本以为外国网友会吐槽美国当前仍然混乱不堪,也以为美国网友会因为不再受俄罗斯掣(che)肘而长舒一口恶气。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这是油管上空间站对接视频下最高赞的评论:

我不会说谎,左边的俄罗斯人看起来是我见过的最快乐,最柔和的人】

【说到底,大家都是人类的一员】

        是啊,我们既要明白在太空资源上各国是竞争者,也要认识到,正如NASA可以依靠SpaceX和波音公司之间的竞争降低成本一样,大国之间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人类更早地移民宇宙。虽然心里清楚前方等着我们的一定还会有恶意的针对以及残酷的竞争。不过此时此刻看着他们,我也真心希望人类能够携手和平,毕竟,大家都来自这颗小小的蓝星。



【科技袁周虑】系列:


美国另一场肺炎的源头,也会甩锅给中国?| 科技袁周虑
听说植物也会“尖叫”,我不禁脑补了一出戏 | 科技袁周虑
微软悬赏10万美元求黑,真相竟是?| 科技袁周虑
用科技教你“开外挂”,100%进球超能力了解一下 | 科技袁周虑
催眠状态更易激发创造力?听说科学家们都这样找灵感 | 科技袁周虑

背景简介:本文是“科技袁周虑”视频节目的内容介绍,视频发布于2020年6月5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54y1Q7cX)。

责任编辑:陈昕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